2025深圳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大会暨论坛
同期:2025深圳免疫学展览会暨论坛
参展热线:0755-83721748
参展地点:光明国际会议中心
参展时间:2025年5月16号-18号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资讯

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课程论文指导老师

发布时间: 2024-03-03

校内导师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电邮
朱依谆讲座教授药理学,新药研究开发,心血管和免疫性疾病研究。yzzhu@must.edu.mo
曾莉教授中医外治法研究;中医药防治术后腹腔黏连研究lzeng@must.edu.mo
肖颖教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营养与疾病预防(基础研究)yxiao@must.edu.mo
吴其标教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肺癌耐药机制及中西药物协同效应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肺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qbwu@must.edu.mo
张康教授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干细胞和人工智能kzhang@must.edu.mo
陈卫平教授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中药药性及配伍应用研究;中医药抗肿瘤研究chenweiping@must.edu.mo
吴强副教授干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基础研究)qwu@must.edu.mo
黄锦伟教授利用模拟分子对接及组学技术作创新药物研究;天然药物治疗癌症的分子机制及靶标研究;癌细胞自体吞噬研究;癌细胞凋亡耐受性机制研究; 抗关节炎新药靶及其耐药机制靶点研究。(基础研究)kawwong@must.edu.mo
叶丽教授用于免疫治疗的抗体融合蛋白与重组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生物转化与微生物发酵lye@must.edu.mo
Sookja Kim Chung 鍾金淑子教授1.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and ischemic complications and drug discovery; 2. Cellular osmotic, oxidative and ischemic stress; 3. Development, degeneration and regeneration; 4. Diabetes mellitus and diabetes insipidus; 5. Stem cells and drug discovery for stroke, Alzheimer’s Disease, Parkinson’s and depression; 6. B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 for vascular disease.skchung@must.edu.mo
李婷教授1) 采用多组学技术研究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2)药物作用新机制及新靶点研究;3) 新药研发tli@must.edu.mo
罗婉君副教授细胞自体吞噬的生物分子机理研究;细胞自体吞噬作用与治疗脑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关系;从草药中筛选具自体吞噬作用的活性成分作药理研究。(基础研究)yklaw@must.edu.mo
罗培副教授利用活细胞可视化技术作创新药物研究;传统中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缺氧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动态变化机制。(基础研究)pluo@must.edu.mo
马文哲副教授抗肿瘤天然产物的筛选及机理研究;肿瘤代谢。(基础研究)wzma@must.edu.mo 
徐友华副教授中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干预作用;天然药物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机制。(基础研究)yhxu@must.edu.mo
武密山副教授中药复方的开发与临床转化、中医药与心脑血管病、中医药与风湿骨病。mswu@must.edu.mo
王玲副教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lingwang@must.edu.mo
颜培宇副教授中药及复方抗肿瘤机理研究;针灸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调节作用机制研究。pyyan@must.edu.mo
于丽丽助理教授中医辨证方法研究;中医体质与养生研究。llyu@must.edu.mo
陈敏助理教授针灸治疗痛症与神经系统疾病机理的研究;针灸结合经方治疗内分泌系统病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mchen@must.edu.mo
范星星副教授分子药理、肺癌机理、癌症免疫xxfan@must.edu.mo
于海杰副教授Physiology, biophysics, ion channel(基础研究)hjyu@must.edu.mo
马丽娟助理教授减数分裂DNA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DNA损伤修覆与癌症;早期流产和出生缺陷(基础研究)ljma@must.edu.mo
黃琛助理教授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挖掘癌症相关分子靶标、高通量测序数据挖掘特征基因指导肿瘤预后、高通量数据分析指导肿瘤精准治疗chuang@must.edu.mo

 

兼职导师

(若选择兼职导师为主导师,必须选择校内全职导师为联合指导老师)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电邮
陈可冀教授/院士/国医大师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与老年医学临床研究kjchen@public.bta.net.cn
刘良讲座教授 / 院士中医诊疗风湿病的临床研究;中药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研究;抗关节炎创新药物研究。
栗占国特聘教授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li99@bjmu.edu.cn 
莫蕙教授 / 全国名中医 中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兆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理论及临床研究。
史大卓研究员、教授/岐黄学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和基础研究shidazhuo@126.com
杨观虎教授针灸镇痛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肿瘤相关靶点及分子通路的基础与临床guanhuyang@gmail.com

樊均明

教授

中西医结合肾病发病机制研究,重点开展IgA肾病、肾纤维化、循证医学、中药防治肾纤维化研究

junmingfan@163.com

何延政

教授

周围血管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heyanzheng@163.com

吴剑波

研究员

血栓与微循环;微循环与糖尿病;肿瘤血管微循环

jbwucn@163.com

傅俊江

教授

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生殖遗传学、肿瘤表观遗传学、肿瘤分子生物学

fujunjiang@hotmail.com

杨思进

教授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ysjimn@sina.com

陈跃

教授

临床核医学、肿瘤分子影像、肿瘤核素靶向治疗

chenyue5523@126.com

徐勇

教授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

xywyll@aliyun.com

代荣阳

教授

肿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应激反应与肿瘤关系研究

dryrun2502@163.com

李国平

主任医师

呼吸系统疾病炎症与免疫学临床与基础研究

liguoping@swjtu.edu.cn

袁青

副教授

治疗性全人源抗体药物研发与机制研究

yuanqing_ok@yahoo.com

张晓

教授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病变发病机制和治疗

13922255387@163.com

罗怀容

教授

衰老与再生医学,膜蛋白和衰老相关疾病药物筛选与药物研发、衰老与相关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药理学

lhr@swmu.edu.cn

江涌

主任医师

脑血管疾病及颅脑创伤

jiangyong@swmu.edu.cn

刘文君

教授

儿童白血病耐药机制研究;中药逆转儿童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lwjlyfy@qq.com

范贤明

主任医师

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开展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肺癌和肺癌STAT1蛋白方面的研究

fxm129@163.com
周小舟教授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原发性肝癌作用机制;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急性肝衰竭

zxz0815@hotmail.com
邢宇锋教授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肝脏疾病

yufeng000729@163.com
童光东教授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乙型肝炎

tgd755@163.com
汪年松教授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

wangniansong2012@163.com
杨子峰研究员

呼吸道传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jeffyah@163.com
何蓉蓉教授

中医理论基础、中药药理学研究,聚焦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和「疾病易感性」的生物医学基础,创新和建立适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动物模型用于中药药效评价。

rongronghe66@163.com
姚慶華主任中医师主要外科手術,卵巢癌等婦科惡性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及晚期腫瘤患者的最佳營養支持治療。yaoqh@zjcc.org.cn
武继彪教授心、脑血管基础研究;抗肿瘤研究wujibiao1963@163.com
王振国教授中医古籍整理与经典理论诠释;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医学术流派研究zhenguow@126.com
孙长岗教授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与血液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zhongliuyike@163.com
付先军教授中药性效作用评价及其机制研究;海洋中药创新药物研发xianxiu@hotmail.com
李运伦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的研究li.yunlun@163.com
张永清教授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zyq622003@126.com
王世军教授中医经典理论现代研究pathology@163.com
容蓉教授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rosierong@163.com
李晓主任医师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lixiao617@163.com
钟惟德教授泌尿外科;泌尿系统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早期转移的机制。wdzhong@must.edu.mo
桂定坤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dingkungui@sjtu.edu.cn
许杰华副教授/主任医师核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xujhgz3@163.com
杨细飞研究员/教授衰老及相关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风险因素、分子标志物及药物干预xifeiyang@gmail.com
何立群教授/主任医师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53821650@163.com
尹芝南教授γ8T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其在肿瘤免疫、肝炎和肠道菌群调控中的作用
陆骊工教授/主任医师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lu_ligong@163.com
鲁红云副教授/主任医师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luhongyun2013@163.com 
古洁若教授风湿免疫学gujieruo@mail.sysu.edu.cn 
程海波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
钱海华主任中医师结直肠及肛门疾病研究haihuaqian@126.com 
汪悦教授风湿免疫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wangyue@njucm.edu.cn 
过伟峰教授、主任中医师、研究员中医内科脑病学gwfwfg2003@sina.com 
王旭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分泌代谢病njzywangxu@126.com 
徐陆周主任中医师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
刘福明主任中医师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
孙雪梅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血液病诊治 13913911666@qq.com
周希乔教授、主任医师1.脂肪肝方向(肝脑肠轴);2.炎癌机制(肝癌、肠癌)zhouxiqiao@njucm.edu.cn
吴拥军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隋新兵教授(1)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2)肿瘤治疗抵抗的分子机制与干预策略(3)纳米材料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在抗肿瘤药物增效减毒中的作用及研发 hzzju@hznu.edu.cn
李明意教授/主任医师“原发性肝癌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和“肝再生与肝脏损伤防治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刘华锋教授/主任医师慢性肾脏病防治及其机制研究
张良清教授/主任医师1.临床麻醉中围术期心肺等器官功能损伤与保护
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3.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及麻醉药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崔理立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从遗传学和流行病学角度出发探究如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抑郁等神经相关疾病的发病分子机制以及干预研究 cuilili@gdmu.edu.cn
吴斌教授/主任医师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wubin621011@126.com
夏正远教授1.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 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
陈光华主任医师/副教授骨科(创伤骨科、小儿骨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外泌体404654885@qq.com 
楚佳奇副研究员(1)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骨和软骨再生中的应用及相关机制;
(2)疾病类器官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弓形虫及其排泄分泌抗原对胚胎早期发育和不良妊娠的影响机制。

林颢主任医师擅长脊柱退行性变、脊柱骨折、脊柱结核、骨质疏松等脊柱常见伤病的诊治。从事骨质疏松及骨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puningworker@163.com 
林思恩副研究员1.抗骨质疏松及骨性关节炎的新药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和软骨再生的应用基础研究

潘庆军教授(1) 肾病风湿病发病机制和新型生物标志物挖掘
① 嗜碱性粒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的致病/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
② 肠道微生态—诊治防新靶标研究
(2) 检验医学新技术和新型生物标志物产学研一体化研究
 pqj@gdmu.edu.cn
唐靖教授脓毒症免疫调控tanglitangjing@126.com 
苏文媚科研部部长肺癌suwenmei123@hotmail.com 
赵名艳副研究员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再生修复
周宇教授,主任医师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偏向炎症性肠病及大肠癌方向ahdg2005@126.com
张培华教授/主任医师1. 应用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的临床转化研究:糖尿病难愈创面修复
2. 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抗衰老研究:面部年轻化及精细体形雕塑

杨志雄科主任肺癌
罗海清主任医师、 副教授鼻咽癌发生机制研究
金保方主任中医师男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辅助生殖中医药干预、生殖微循环研究、精囊与性功能相关性、腰骶源性男科疾病的诊治、早期不良妊娠的诊治hexiking@126.com 
沈晓燕教授免疫药理学shxiaoy@fudan.edu.cn
蔡宇教授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caiyu8@sohu.com
李建生教授/主任医师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李素云教授/主任医师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lisuyun2000@126.com 
朱方石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脾胃病;中西医结合消化zhufangshi@126.com
陈小宁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临床
谢春光教授/主任医师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xcg718@aliyun.com
胡刚教授1.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靶标研究               2.中医药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唐健元教授1.药品监管科学;2.中医药防治胃肠道肿瘤疾病;3.新药研制tangjianyuan163@163.com
李斌飞主任医师/研究员器官保护及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lbf8@msn.com 
袁勇主任医师医院管理及绩效运营与诊疗新技术研究Yuany@zsph.com
陈秋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李荔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妇科,妇产科学,生殖内分泌,妇科内分泌
刘国成主任医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制研究,FGR的表观遗传研究,复发性流产及早产防治研究hnliuguocheng@126.com
史飞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病、皮肤疾病相关免疫紊乱(炎症、肿瘤)机制及中药活性分子干预作用研究ss8899@126.com
常德贵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防治与调控生殖障碍的研究
陈仁寿研究员中医学专业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方向(招生方向:中医药文献、流派与本草学研究)njcrs@126.com


相关推荐